教育学术月刊
主办单位:江西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1005-6459
国内刊号:36-1301/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40099 人次
 
    本刊论文
例谈科学课堂的“有效探究”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的,其中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

  关键词:科学课; 有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71-001
  在实施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因势利导的引导者,如何组织教学,开展有效探究,这里将以“水的表面张力”这一实验为例进行探讨。
  一、降低温度,拓展深度
  科学教师都有过这样的切身感受,科学课包罗万象,备课难,上起课来更难。课堂上常常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做实验往往是孩子们开心,老师们却头疼不已。实验一开始,整个课堂就像开锅似的,温度很高,实验结束,却收获了了,没有效果。
  如在操作实验“一枚一元的硬币可以盛几滴水”时,孩子们很是激动,每个人都想抢过滴管在硬币上滴水,有的小组为了公平起见,轮流滴水,有的小组甚至为了谁负责滴争执不休……谁来滴水这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变成了这个实验的热点,过高的温度掩盖了实验的真正意图。
  作为教师应该在实验之前明确分工,小组里一人滴水,一人数数,其他同学则需要安静地、仔细地观察水滴在硬币上的形状。同样,的实验,第二次在操作要求上做了一个调整,实验就变得规范有序,场面也由喧嚣变成了安静。静下心来的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水滴在硬币上的形态和他们原有的潜概念是矛盾的,从而引发深度思考。
  我们的课堂往往是快速地升温,升温之后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呢?不妨降降温,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冷静,不温不火地进行实验,动手操作,在这种安静的氛围中学会用脑思考,从而拓展探究的深度。
  二、观察是探究的灵魂
  观察是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的基础。在问题提出、证据收集、实验过程的关注等都不同程度地需要学生进行符合科学要求的观察,它贯穿于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因此,没有观察就没有探究。
  在研究“水的表面张力”时,教师在实验前没有提出细致地观察任务,学生在实验开始后就一边滴一边数数,把注意力全放在了数水滴,没有发现水滴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在硬币上四处流淌,所以学生就没有对预测数据和实测结果的较大差异产生疑问,从而阻断了进一步探究的进行。第二次实验前,老师提出了细致的观察要求:滴第一滴水时,水滴在硬币上是什么样的?在水快要溢出时,水面是什么样的,把你看到的用语言表述出来或用图画出来。实验时,学生自然就把注意点放在了仔细观察水滴的形状上,结果发现了水滴在硬币上的形状是圆鼓鼓的,水滴是在搂抱成团的情况下逐渐增大的,在即将溢出之前依然是圆鼓鼓的,甚至能看到它在颤动,这种观察过后的视觉冲突使他得知原有的概念是错误的,所以才会导致预测和结果发生如此大的冲突,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小小的硬币上可以盛载这么多滴水。有了这样细致观察的过程,学生完全可以揭示其中的奥秘,进一步探究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科学发现诞生于细致的观察之中。只有通过对现象入微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科学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探知奥秘,开展有效地探究。
  三、有效提问促进探究意识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燃料。
  在研究水的表面张力时,实验前,教师让学生预测一枚小小的硬币可以盛几滴水,学生预测的数据差别很大,面对预测数据,教师没有适时地提出追问:“你预测的依据是什么?”这很有可能造成孩子们的随意估计和附和。预测不是无关的环节,预测是探究前的思维过程,科学课堂需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意识,让他知道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思考得出的,他的预测是有理有据的,不是没有依据的胡言乱语。
  实验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看看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比较预测数据和实验数据,目的是发现预测与实际结果差距之大,从而激起他的矛盾心理,产生欲罢不能,想要进一步追寻结果的迫切心理,从而引出下一个实验,进一步探究与验证。可是这个问题的提出缺乏认真的设计与思考,没有针对性,导致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更不可能产生追求探究的欲望,所以只能是无疾而终。老师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深入主题,这样提问:“看看两组数据,为什么预测和结果的数据差别这么大呢?”导向性明确,学生自然有迹可循,引起深思,答出他们想知却不得知的东西,可谓抓到了学生的痛处,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下一步探究。
  精心设计能够揭示探究活动主题和指导的关键问题,串起整个教学内容,让探究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牢牢地吸引学生,努力寻找答案。这更加需要科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有效提问的意识。
  科学探究要真正做到有效,就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用活动来带动思维,用思维来改善活动。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每位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教育学术月刊》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教育学术月刊》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